餐廳空間居於書房旁、整個家正中心,完全沒有自然採光,在規劃上,廚房門增設玻璃拉門,同時,書房空間的玻璃材質引進了窗外光線,晚間當書房開燈,就像一個發光的玻璃盒子,使餐廳、暨公共空間,因透出的幽微光線,能感受到更豐富的空間層次。
張寓
我們在設計上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客廳、廚房之間的實牆,改為可以讓光線穿透的玻璃磚材質,除了引進廚房側的自然光外,也讓小坪數的空間,因為視線、以及光線的穿透性,增加視覺上的空間深度,而受到玻璃磚折射的光線,也使空間感受更有層次變化。
Residence YC
中島及餐桌區居於客、廚之間,其四周形成開放式迴圈動線,是串聯客廳、開放式廚房、與玄關的重要元素。客廳沙發背後是一道紅磚牆,表面處理保留局部水泥抹痕,紅磚牆兩側以玻璃磚相接,使人在公共空間可隱約感受到,玻璃磚牆後方工作室內部人的活動,而內外之間彼此穿透的光線,也無形擴大了整個空間的深度。
木柵林宅
在一般情形裡,設計上我們會盡量保有自然採光,而在這個案子裡,封掉窗後仍能保有轉角處大面積採光、以及陽台處凸窗引進的綠意,這樣的先天良好條件下,選擇封掉一扇窗戶,使大空間比例更好。
Residence W
此案整體空間大致為長方形走向,主要自然光源來自長向單面採光。空間原始條件、及各種需求原則下,公共空間主要動線正對著主臥門,以大弧線條的牆面設計, 讓人在客廳活動時,不會直接看到主臥房門,使主臥房進出時仍能保有隱密性。
大直C宅
自玄關轉進中島餐桌區時,可以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客廳窗外的光線、並隱約能看到窗外遠景,使餐桌中島區雖受空間條件限制,位於整個家的正中心,無緊鄰任何開窗,但仍能間接感受到視野及空間的深度。
Residence L
此案為單層平面 12 坪的住家空間,原始地坪高層一分為二。整體動線設計,從大門進入後自穿鞋座椅為起點,微微弧形的整面連續櫃體,一直延伸進餐廚區、廚房流理臺,直至落地窗旁電視牆皆為連續面的設計,希望透過使視覺延伸,讓空間深度加乘放大。而整座樓梯形成了介於樓上臥室、及樓下客餐廳空間的挑空空間,同時,也可以成為貓咪的小小遊戲廣場。
林口孫宅
我們希望透過設計,把公共區域重新串起,使視覺感受到空間的延伸性,當人身在其中,也會因為這些延伸的線條元素,覺得空間更寬敞。
汐止李宅
原始3房1廳的格局,客廳狹小、無採光,我們在規劃上的第一件事,就是調整空間格局分配。先減少一臥室,格局形成2房1廳,並將另一房間的牆面、及門扇,設計為通透材質,使客廳能引進兩個面向的自然採光,同時擴大了空間深度,公共區域因此顯得寬敞、明亮。
文山周宅
這個案場中的開放式廚房—餐廳,扮演著整個家的核心角色,它也正處於空間的中心位置,客廳、及房間,在餐廚空間的四周,而生活,就圍繞著廚房及餐桌而展開!